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从未中断,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。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萌芽于夏商时期,它们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,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。今天(6月6日)6时18分,我们迎来“芒种”节气。历书记载,“五月芒种为节者”,是因为这时“可以种有芒之谷,故以芒种为名”。此时,正是北方收麦与南方种稻的时候,因此“芒种”也可解释为“有芒的麦子抢收,有芒的稻子快种”。接下来,我们一起看看“芒种”在哪些文物里留下了亘古弥新的文化习俗。
在北忙收 家家麦饭美
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。在和大自然的相处中,人们学会顺应天时、规划秩序。芒种时节,梅黄麦熟,大江南北皆为收获与耕作的热闹景象。
敦煌谚语说:“风中扬谷,秕者登先。”北方忙麦收,粮食在经过捶打晾晒之后,还要就着夏日热气顶风扬谷,去虚华存饱满,为仓廪实劳作,为“家家麦饭美”辛勤。文献记载,唐代天宝年间,河西地区收购的粮食多达三十七万一千余石,约占当时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,而敦煌就是河西主要的一处产粮区。
在南忙种 梅雨稻田新
芒种,意味着仲夏正式开始,带来青梅初熟,也带来秋粮播种的最佳时间,于是就有了“梅雨稻田新”一说。宋代诗人陆游写道:“时雨及芒种,四野皆插秧。”因此,芒种又被称为“忙着种”。虽说收种两头忙,但芒种这一节气名称更侧重于前瞻性地提示人们勿过天时,抓紧播种,以成丰年。
趁天长 忙惜时 努力从今始
文献记载,从汉朝起,小麦逐渐在敦煌扎根,到了唐代水稻也在这里落户。石窟画匠用“异地同图”的方法将播种与收获放在同一幅壁画里,颇有意趣,或许在用先贤的智慧提点后人,无论夏收还是夏播,都要抢时间、占先机。谚语说:“小满赶天,芒种赶刻。”更具“时机”意味的芒种,也提醒着今天的人们,趁天长,及良时,努力请从今日始。
上一篇:简讯:半字组词100个_半字组词
下一篇:最后一页
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从未中断,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。二十四节气就是中
1、“半”字:2、一半,一半以上,一半以上,半天,半圈,半知,半犹豫
1、《穿越后,我靠行医发家致富》2、作者:景小楼3、简介以上就是【景
智通财经APP讯,隆基绿能(601012 SH)发布公告,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和产能
X 关闭
无醇啤酒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达到232.7亿美元
“没坐头”到“天天像过年”:“花儿”唱响西北民众生活变化轨迹
抵返人员发现2例初筛阳性 牡丹江开展区域核酸检测
中企承建尼日利亚最大水电站:年内还将实现3台机组发电目标
安徽淮南新增确诊病例1例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0人
X 关闭
青岛“双创周”发布3770个就业岗位需求 主要涉及工业互联网等领域
上海嘉定体育馆隔离救治点首批新冠病毒感染者顺利“出院”
千里支援显真情 安徽六安捐赠的100余吨新鲜蔬菜抵沪
缉毒英雄蔡晓东烈士安葬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
多方合作推动青海建设国际生态文明高地